网站首页 > 军事报道> 文章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尹卓:军人要有体魄更要有头脑

※发布时间:2017-8-14 20:15: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当时,法事学院院长对中国的国防武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的海军军官都像尹卓这样,我们以后绝不敢和你们打仗!”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军事专家,现任海军网信专家委员会主任,少将军衔。特约评论员。

  在南昌昌北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尹卓原本打算乘坐的航班受暴雨影响,又一次延误了。的等待中,这位头发花白的海军少将屡次将目光投向了窗外,一个多甲子以前,他第一次踏上这片红土地时的情形,伴随着少时记忆一次次涌上心头——

  1945年9月降生在延安的尹卓没体验过父母亲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却尝遍了随军的颠沛,小脚丫跟随父母所在的部队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学步于林海雪原、踏足在北平城内、南下渡长江、进武汉……这段伴随新中国解放的程虽然辛苦,却丰富了幼年尹卓的视野,更使得他从小就对部队充满了感情。

  当部队过父亲老家江西时,已是1950年了,这时,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少小离家老大回,已有四个孩子的尹明亮夫妇带着尹卓哥四个回了一趟老家———泰和县沙村镇高陇逢源村。

  当年,一同从逢源村出来参加红军的7个年轻人,有6个在了长征途中,唯一活着的就是尹明亮。“三个伯父家的男丁都没有了,父亲觉得很,和母亲一商量,就把大哥、我和老三分别过继给了大伯父、二伯父和三伯父。”这时,刚5岁的尹卓开始记事了:“过继的手续很‘完整’,找了中人、立了文书,这在农村就算是正式过继了。”考虑到当时农村没法上学,尹明亮临走前,三个伯父商量还是让三个孩子跟着父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家人在丹东住了半年,这段在轰炸中飞奔的经历,深深镌刻在尹卓的记忆里。

  “每天,都有美国飞机来轰炸,飞机一来,孩子们就飞奔着去钻防空洞。”进入朝鲜前的部队体检中,尹明亮检查出肝部有病,未被准许入朝参战。一家人又跟随着父亲的调动,去了南京。

  在南京石钟小学,调皮的尹卓经常和小伙伴们跑到清凉山上的乱葬岗子里搞“军事演习”:只要老师找来,他们就藏在坟包后头或是坟坑里;老师走了,他们就逮蚂蚱玩或是趴在水洼边比赛喝蝌蚪……“不能让老师发现”,是小尹卓那时的“军事目标”。

  小学的教务处主任是一名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老兵。他对待调皮的孩子有一套:“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在他那里,尹卓听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小小心灵里,从此种下了责任的意识:学生的责任就是要读好书,掌握更多本领,报效国家!

  跟随着父亲的调动,小学毕业的尹卓又来到。从1958年到1964年间,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等一系列大事件,在时代大背景下,爱好读书的尹卓在北师大一附中安安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中学生涯。彼时,父亲尹明亮远在朝鲜、福建前线个孩子在上学、工作。

  1964年5月,即将高中毕业的尹卓忽然被校长叫去谈话:原来,当时国家要公派一批高中毕业生去法国留学,作为外交人员进行培养。令尹卓意外的是,自己竟然也在其中。

  公派留学曾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但对当时报考了军事工程学院的尹卓来说,成为一名科学家,才是人生的最大理想。

  自小理科成绩突出的尹卓,高二时就在市首届数学竞赛、物理竞赛中获得名次。颁那天,来为他们颁的都是最受瞩目的科学家:钱学森、竺可桢、华罗庚……站在这些成就卓越的大科学家面前,尹卓觉得,自己距离科学报国的梦想更加接近了。

  此后一段时间,尹卓采用拖延战术抵抗着出国留学。正跟学校僵持着,赶上父亲从福建回,他得知公派留学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好事啊,干吗不去?我们家能出一个留洋学生啦,哈哈哈……”父亲支持的态度,最终催动尹卓做了服从组织安排的决定。

  在到上海、沈阳等地参观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后,1964年底,尹卓在内的第一批派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国留学生们,辗转来到了法国。这年初,法国刚刚同中国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正冲破逐渐打开。

  汽车、电视等高档消费品普及进家庭的发达模式,是法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带给尹卓的第一个冲击受。在法国,法语学得非常不错的尹卓时常跟着留学生管理处的大师傅出去买菜。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一棵芹菜要一个多法郎,而买一公斤橙子也只要一个多法郎。”水果这么便宜而蔬菜却昂贵不少,这是为什么呢?

  问不出来原因,尹卓就从水果和蔬菜的产地开始推论,他发现,法国对殖民地的农业依赖很大———“橙子、香蕉等水果绝大多数是从原来的法属殖民地进口,而蔬菜基本在本地种植。”

  在当地的贫民窟里,尹卓亲眼验证了的巨大悬殊:来自法属殖民地的移民住的是最简陋的铁皮房子,干的却是当地最脏、最累、收入最低的工作。而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展示在明亮橱窗里的高档商品虽然人人可见,却因为价格昂贵,鲜有普通人上前问津。

  现实生活的种种,开始让尹卓对殖民地、不等价交换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现实认识。走出国门的尹卓,第一次将视野投向了世界,投向了历史复杂、关联深刻的国际关系。

  即使不着军装,受过多年良好教育的尹卓看起来也比一般人更为儒雅端谨,挺拔的肩背透露出多年的行伍锻造。1968年留洋归国后,尹卓自愿应征入伍,从两个口袋的战士装一“升迁”到一叶一星的海军少将军服,军龄近半个世纪。

  军中的多年历练,早已把军人的简洁和干练融进了尹卓的性格当中。在接到央视《今日关注》栏目主持人鲁健打来的电话,“在!好!行!可以!”几个词,就干脆利落地敲定了当晚的节目活动。

  作为央视特约评论员,尹卓经常出现在军事新闻节目中。对他来说,做电视并不是个人行为,央视特约评论员的身份是经由审批和总政批准,不仅如此,尹卓还是总政的“常备外宣专家”。

  “这不光是为了完成军队的宣传任务,而是作为中人,要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尹卓做电视是从1999年开始,起初是应邀做了几期关于科索沃战争的战况点评,因为收视率不错,渐渐开始担任特约评论员,先后做过央视的《军情连连看》《今日关注》《环球视线》《军情时间到》等军事新闻节目。

  长期从事军事研究、精通法语、英语的尹卓,对军事知识、武器装备和国际形势都有着清晰、独到的见解,在节目当中,他以、客观、严谨的点评风格被观众熟知和喜爱。

  凡是认真思考过对抗性竞赛的人都知道,竞赛双方拼的不光是体魄,更是头脑。对军人尹卓来说,更是如此。

  1988年,已是正团级军官的尹卓第二次来到法国,先后在法事学院海军系、法国合成军高级班学习。一年半的学习期间,每个月都会有大型“作业”。所谓“作业”,就是参加学习的们分成两方进行对抗性演习。尹卓的成绩很好,在多次对抗性演习中担任“参谋长”或“司令员”,而令人称奇的是,每次尹卓主导的对抗作业都是胜局。

  尤其在法国组织的一次大型综合性对抗演习中,尹卓一队在A、B两个战场都取得了胜利。这样的情况在军事学院多年来尚属首次,令校方和美英德等北约国家驻校的督导组大为紧张。当时,法事学院院长对中国的国防武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的海军军官都像尹卓这样,我们以后绝不敢和你们打仗!”

  尹卓记得,自己在基层连队工作时,身为开国少将的父亲就每每以自己的战争经验,提醒他要善于从小的地方看到大的问题。比如,行军前水壶灌满了水没有。水壶没有灌满的话,行军中水就会随之晃荡。在打夜战、近战时,这响声常致命的,有经验的军人能够通过这响声判断出有军人在活动。

  这些重要的小细节让尹卓逐渐养成了一个从小处看大、见微知著的习惯,也为他在今后分析错综复杂的军事信息时,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1988年,当尹卓第一次登上法国的航空母舰时,激动不已的同时,内心总回荡着一丝失落:我的祖国,还没有自己的航母。

  从法事学院毕业后,尹卓进入合成军高级班继续学习。1989年学习末期,受法国福煦号航空母舰舰长的邀请,尹卓和同班登舰实习。

  当时,福煦号已经离开法国土伦港100多公里了,尹卓是坐着舰载机登上的航母。登舰当晚,尹卓就对舰载机的起降演练着迷了,从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5点,他坐在指挥台里,观摩了近60架次舰载机的夜间起降,整整7个小时!

  在航母上实习的三天里,尹卓参观了几乎所有的战位,包括作战室、航海、机库都逐一看过。实习加上此前“作业”中学习到的关于航母航渡、数潜、后勤补给等数据,尹卓掌握了有关航母,尤其是甲板布置与弹射器的第一手资料。这对尹卓军事素质的提升是个极大的参数。

  时隔30年。“2015年12月,中国宣布建造首艘国产航母。”随着国内军事新闻节目对国产航母报道的不断跟进,尹卓的点评也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更新:

  “为航母刷漆是个很复杂的工序,分为水上和水下,同时还要保持舰艇速度。每一个不同的部位要刷不同的漆种,如果底漆刷不好,今后在海上舰体会出现腐蚀和航速下降现象。”

  在向揭开航母神秘面纱的同时,尹卓也对我国的军事技术实力有着的信心:“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不论是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从我国目前来说都没有技术瓶颈。”

  发展航母,并不意味着中国改变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历史的经验不断人们:和发展利益,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

  尹卓一再强调:“随着中国海军的不断强大,被人们看做是战争机器的航母,也可以变成和平的工具。”

  “航母的发展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利益拓展而来。”据尹卓介绍,随着我国经贸利益远洋,仅印度洋航线,中国每年就往来着价值近两万亿美元的物流,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中国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也大多通过这条航线进行运输。

  “如果中国在这条航线上没有海上力量,如何运输安全。”不仅仅是中国的航运,尹卓还说:“如果其他国家海盗、时,中国也会竭力提供安全保障的。”在尹卓眼里,地区和平稳定,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在一次军事节目中,尹卓在评论海军导弹、航空兵作战半径时曾提过:“航空兵带上巡航导弹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5000公里,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作战编队都在2000、3000公里以上二岛链内外的目标,都在我们火力和兵力能够打击的范围内。我们的信息控制也应当到达这个范围。”

  他的点评,一下子道出了解放军建设的重点:信息化建设。作为中国海军网信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极为看重航母的信息化建设:“与舰载作战飞机相比,舰载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支援,能够大大提高航母这个庞然大物的整体作战效能。”

  事实上,实现信息化,不仅是中队当前及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建设目标,也是世界许多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尹卓看到,在当今世界眼花缭乱的战争背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特征鲜明,武器装备向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发展,战场空间向太空、网络、深海、极地不断拓展……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尹卓说这话时,语调冷静,眼神坚定。

  和父亲尹明亮一样,尹卓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不同的是,少年时未曾实现的科学家梦想,让这位在政协履职10年的科技界“老兵”,对科技创新有着更多的忧思和直言。

  在担任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所长时,尹卓就工作在国防科技领域,在他看来:“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技术则是把规律应用到实际中去。”反观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却不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用的是行政管理的一套办法。”

  “中国要迈向科技创新强国,就要对科技管理体制这个根子进行。的核心是要解放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尹卓介绍,正因为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是由国家进行分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积极争取项目,并不能从国家需要和自身特长出发,搞一些重要却见效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尹卓还举了量子科技这个例子,“一开始,量子科学也不在国家的科研指南里。”

  “科研人员职称的晋升、工资的增长以及科研经费的划拨,一切都与科技进步挂钩。”尹卓认为,这种将科研人员引向功利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尽快加以扭转。

  “理想的科技管理体制应该更趋于专业化。”尹卓,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权应从管理职能部门手中下放到专家委员会;科技评不能泛滥,只保留少数项,作为对杰出科学家的鼓励;科技的评定不再“唯是论”,而是将应用科学的交给市场说话,将理论科学的交给国内外的同行专家评审,评审结果也不应与职级待遇挂钩。

  尹卓说,“重新净化整个科研的大,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管理体系,才能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

  敢于直言弊端的同时,这个头发花白、腰杆笔挺的老人也是“慎言”的:“参加电视节目前,我都会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对援引的每一个数据进行核实,不懂得不乱说,涉及我军机密的绝不说。”

  为了更好地向喜爱军事节目的观众传达信息,尹卓也会向的朋友请教如何表达,如何从符合规律的切入点分析问题。

  尽管一再邀请,他仍然有着自己的:只负责评论军事和,再扩大一点的话,也只限于战略形势方面等国际关系问题。“每个人都不是全能,应该很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言行。”从这句朴素的话语中,不难读出一份深沉的责任。而责任,正如一剂催化剂,催生尹卓不仅成了一专之家,也为他的事业之树结出硕硕果实:

  参加“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国防领域总报告的研究与撰写,参加海军战略、海军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拟制;

  主持数十项全军、海军重大课题的研究,主持多项联合作战条件下海军战役计算机模拟推演及演习报告的撰写;

  出版有《今日》《现代美国海军》《世界舰船年鉴》《美国海军装备手册》《俄罗斯海军装备手册》《法国海军装备手册》等多部专著及工具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如果去掉“红色后代”“军事评论家”“电视人”这些诸多标签后,再去看眼前的尹卓,不难发现,他还是一位面目慈善的老人,含饴弄孙,满目慈爱。

  推荐: